右旋糖酐是一種類似于淀粉的高分子化合物,是蔗糖經腸膜狀明串珠菌—1226(Leuconostoc mesenteroides) 發(fā)酵產生的脫水葡萄糖聚合物。為白色粉末,無臭,無味,在熱水中易溶,在乙醇中不溶。有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微循環(huán)和抗血栓作用,靜注后可補充血容量,改善微循環(huán),防止彌散性血管內凝血; 還有滲透性利尿作用。適用于急性失血性休克、心絞痛、心肌梗死等。臨床常用的有中分子量(約70000左右,dextran 70),低分子量(約20000~40000左右,dextran 40或20)和由化學合成的小分子量(約10000,dextran 10;409代血漿) 的右旋糖酐。一般中分子右旋糖酐用于補充血容量; 低分子右旋糖酐用于改善循環(huán); 小分子右旋糖酐用于滲透利尿。臨床上用其生理鹽水或葡萄糖的滅菌溶液,為無色或微草黃色略帶粘稠性的液體,具有與人血漿同樣的比重及含鹽量,pH約為4~7。
【來源】
右旋糖酐系高分子的葡萄糖聚合物,常用的有中分子右旋糖酐70、低分子右旋糖酐40和小分子右旋糖酐10。系蔗糖經腸膜狀明串珠菌LM-1226號菌發(fā)酵后生成的一種高分子葡萄糖聚合物,經處理精制而得。由于聚合的葡萄糖分子數目不同,而產生不同分子量的產品。常用有中分子右旋糖酐 (平均相對分子質量約為 7萬)、低分子右旋糖酐 (平均相對分子質量約為4萬)、小分子右旋糖酐 (平均相對分子質量約為1萬)。
【性狀】
為白色或類白色無定形粉末,無臭,無味。易溶于熱水,不溶于乙醇。其水溶液為無色或微帶乳光的澄明液體。
【別名】
葡聚精,多聚葡萄糖,Intradex,Gentran。
【藥理作用】
本品溶于水,靜注后可提高血液的膠體滲透壓而擴充血容量、維持血壓。其作用強度、維持時間依相對分子質量由大至小而逐漸減弱,其中中分子右旋糖酐70作用最強。靜注右旋糖酐覆蓋紅細胞、血小板和膠原周圍,降低了血小板的粘性、聚集及血液粘稠度,阻止血栓形成和改善微循環(huán)。
右旋糖酐是一類由腸膜明串珠菌(Leuconostoc mesenteroides)等細菌產生的胞外多糖。主鏈是以α-D-(1→6)糖苷鍵連接,側鏈分支點是由α-D-(1→3)和α-D-(1→ 2)組成。相對分子質量范圍很廣,從5×104~3×108不等。產生菌除腸膜明串珠菌及其亞種右旋糖酐腸膜明串珠菌(L.mesentericus subsp dextranicum)外,還有莢膜醋桿菌(Acetobacter capsulatum)、黏稠醋桿菌(A.viscosum)和若干鏈球菌(Streptococcus spp)等。制備方法主要為直接發(fā)酵法,其培養(yǎng)基的主要原料為蔗糖,接種后在25℃下好氧培養(yǎng)24 h左右,經乙醇或稀鹽酸沉淀和進一步水解后,按其相對分子質量大小進行分級,最后用離子交換樹脂去除無機離子等雜質,再經噴霧干燥后即得成品。主要用于醫(yī)藥上的代血漿(血漿增量劑);食品工業(yè)中的飲料、糕點制作時的穩(wěn)定劑、保濕劑、增稠劑和增量劑;石油工業(yè)中鉆井時的增黏劑;此外,在金屬選礦等方面也有一定的應用。
【作用與用途】
脫水葡萄糖的聚合物。血溶量擴充劑。分高分子 (分子量12萬左右)、中分子(7萬~7.5萬左右)、低分子 (2萬~4萬)、小分子(1萬左右)等多種。常用后3種。中分子與低分子右旋糖酐是膠體溶液,可提高血漿膠體滲透壓,吸收血管外水分,擴充血容量,維持血壓;還能阻止紅細胞和血小板的聚集,降低血液粘滯性,改善微循環(huán),防止彌散性血管內凝血;經腎排泄時,不被重吸收,又具有滲透性利尿作用。常用于急性失血性休克、創(chuàng)傷性休克及燒傷性休克。中分子量右旋糖酐作用較持久。低分子量和小分子量右旋糖酐改善微循環(huán)作用較好。
當病人靜脈滴入中分子量 (6.5萬~8萬)右旋糖酐,可出現出血時間延長及抗血栓形成作用。這主要在于右旋糖酐能抑制血小板的粘附性; 也可能是血小板吸附于右旋糖酐后,血小板膜性質有所改變; 也可因其稀釋血液,降低血液粘稠度及血小板聚集功能而有輕度抗凝作用。右旋糖酐在人體內具有抗血栓形成作用已證實??捎糜谖⒀h(huán)血栓及彌散性血管內凝血。在栓塞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時可與阿司匹林、雙嘧達莫合用。
右旋糖酐為血容量擴充藥,有提高血漿膠體滲透壓、增加血漿容量和維持血壓的作用。能阻止紅細胞及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粘滯性,從而有改善微循環(huán)的作用。
本品主要通過腎臟排出體外,其排泄速度與相對分子質量大小有關。當輸入機體1小時后,中、低、小分子右旋糖酐分別自尿中排出為30%、50%、 70%左右,24小時后分別排出 60%、70%、80%左右。
臨床上常用的有中分子右旋糖酐,主要用做血漿代用品,用于出血性休克、創(chuàng)傷性休克、燒傷性休克等。低、小分子右旋糖酐能改善微循環(huán),預防或消除血管內紅細胞聚集和血栓形成等,亦有擴充血容量作用,但作用較中分子右旋糖酐短暫,用于各種休克所致的微循環(huán)障礙、彌散性血管內凝血、心絞痛、急性心肌梗塞、腦血栓形成、腦供血不足及周圍血管病。
【適應證】
中分子量和低分子量右旋糖酐是一種膠體溶液,提高血漿膠體滲透壓,從而吸收血管外的水分而擴充血容量,維持血壓。它們還能阻止紅細胞和血小板的聚集,降低血液粘滯性,從而改善微循環(huán),防止彌散性血管內凝血。經腎臟排泄時,在腎小管中不被重吸收,所以具有滲透性利尿作用。
小分子量右旋糖酐與中分子量和低分子量右旋糖酐的作用相似,僅作用時間較短。
中分子量右旋糖酐,經靜脈注入后,血中濃度在最初3~4小時內迅速下降,以后下降緩慢,24小時后已降到注射量的50%,3~4日內有50~70%自腎排泄。本品的擴充血容量作用,約維持12小時左右。低分子量和小分子量右旋糖酐,由于分子量較小,在體內停留時間也較短,易自腎臟排泄,其擴充血容量的作用短暫,小分子量右旋糖酐作用維持時間僅3小時左右。
常用于急性失血性休克,創(chuàng)傷性休克及燒傷休克等急救之用。中分子量右旋糖酐擴充血容量作用較持久。低分子量和小分子量右旋糖酐改善微循環(huán)的作用較佳。常用量,一次500ml(中分子)或250~500ml(低分子)靜脈滴注。
臨床主要用于治療低血容量性休克以增加血漿容量,維持血壓,供出血性休克急救用。休克后期的播散性血管內凝血、心肌梗死和腦血栓。本品還有滲透性利尿作用,用于腦水腫。
【用法與用量】
靜滴: 中分子右旋糖酐,每次500ml,小兒每次5~10ml/kg,每日量不超過1500ml。低分子右旋糖酐,每次250~500ml,冠心病、腦血栓患者靜滴應緩慢,每日或隔日1次,7~14次為一療程。
因本品有血液稀釋作用,每次用量不可超過1500mL,用量過多易引起出血傾向和低蛋白血癥。靜脈滴注,視病情而定,每次500mL緩慢靜滴。
【不良反應】
偶有過敏反應如發(fā)熱、蕁麻疹、皮膚瘙癢、惡心、嘔吐、喘息、關節(jié)痛、出血等,極個別有血壓下降、呼吸困難和胸悶,過敏性休克罕見。
偶見過敏反應,如發(fā)熱、蕁麻疹、血尿等,極個別有血壓下降,呼吸困難和胸悶等嚴重反應,故開始輸入時應緩慢。本品不能代替全血,故在急救大出血病人時,應與全血并用。應用本品每次用量不可超過1500ml,若輸入量過大時,將出現明顯貧血,低血漿蛋白血癥。由于制劑中常含有少量大分子右旋糖酐,若連續(xù)應用造成體內蓄積,可影響血小板的正常功能導致凝血障礙而出血,故禁用于血小板減少癥和出血性疾病。對心功能不全的病人要慎用,以防止血容量過度擴充增加心臟負擔。嚴重腎病患者忌用。
【注意事項】
1.充血性心力衰竭、嚴重血小板減少、凝血障礙、出血性疾病等患者禁用。心、肝、腎功能不全及活動性肺結核、有過敏史患者慎用。
2.注速據病情而定。如用于低血容量性休克,輸注應快,必要時加壓輸注。中分子制劑每分鐘注入20~40ml,低、小分子制劑每分鐘注入5~15ml,俟血壓上升后可酌情減慢。
3.首次使用時,注速宜慢并嚴密觀察5~10分鐘。不宜與全血混合輸注,以免引起血細胞凝集和聚集。為血容量擴充劑,不能代替全血的作用。輸注過程應注意調節(jié)電解質的平衡。
4.小分子制劑尚有利尿作用,有利于預防休克后的急性腎功能衰竭,但不宜用于嚴重腎病患者。
5. 每次用量不宜超過 1500ml,如用量過大易引起出血傾向和低蛋白血癥。手術面滲血較多者及伴有急性炎癥的脈管炎患者,不宜應用過多中分子制劑或使用低、小分子制劑,以免增加滲血或使炎癥擴展。
6.輸注本品可致血沉加快。
【制劑與規(guī)格】
有如下注射劑:
1.中分子右旋糖酐(右旋糖酐70,Dextran70):平均相對分子質量約為7萬。制劑有:①右旋糖酐70葡萄糖注射液:6%, 100ml、250ml、500ml(含葡萄糖 5%);②右旋糖酐70氯化鈉注射液:6%,100ml、250ml、500ml(含氯化鈉0.9%)。
2.低分子右旋糖酐(右旋糖酐40,Dextran40):平均相對分子質量約為4萬。制劑有:①右旋糖酐40葡萄糖注射液:6%、 10%,各為100ml、250ml、500ml、 (含葡萄糖5%);②右旋糖酐40 氯化鈉注射液:6%、10%,各為 100ml、250ml、500ml(含氯化鈉 0.9%)。
3.小分子右旋糖酐 (右旋糖酐10,Dextran10): 平均相對分子質量1萬。制劑有: ①右旋糖酐10葡萄糖注射液: 6%、 10%,各為250ml、500ml (含葡萄糖5%); ②右旋糖酐10氯化鈉注射液 (脈通): 6%、 10%,各為250ml、500ml (含氯化鈉0.9%)。
【貯藏】 密封,在干躁處保存。注射劑: 應在25℃以下保存。
以上信息由ChemicalBook的曉楠編輯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