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孢菌素類藥物經多年發(fā)展,已發(fā)展出很多種類,人們以發(fā)明年代的先后順序以及抗菌譜、腎毒性、β-內酰胺酶的穩(wěn)定性不同將它們分為四代。其中三代頭孢菌素在臨床上廣泛使用,典型代表就有頭孢曲松、頭孢他啶。
抗菌譜及抗菌活性
1為一線推薦用藥;2為二線推薦用藥;3體外數(shù)據結果可接受,某些菌屬敏感;空白無活性或活性差,或尚不明確 。
特殊人群
1.老年人
頭孢曲松:無虛弱、營養(yǎng)不良或重度腎功能損害,無需調整劑量。
頭孢他啶:(1)65歲以上老年人劑量可減至常規(guī)劑量的1/2-2/3,日劑量為3g;(2)年齡大于80歲病人,其每日劑量一般不能超過3g。
2.兒童
頭孢曲松:
(1)新生兒(14天以下)每日劑量為按體重20~50mg/kg,不超過50mg/kg,禁用于矯正胎齡不足41周(孕周+實際年齡)的早產兒。新生兒(出生體重小于2kg者)的用藥安全尚未確定。有黃疸的新生兒或有黃疸嚴重傾向的新生兒應慎用或避免使用本品。如果新生兒(≤28天)需要(或者預期需要)靜脈使用含鈣的溶液治療,包括連續(xù)滴注含鈣溶液(如胃腸外營養(yǎng)液),則需禁止使用頭孢曲松,因為有出現(xiàn)頭孢曲松-鈣沉積的風險。
(2)新生兒、嬰兒及兒童(15天至12歲)每日劑量按體重20~80mg/kg。體重50kg或以上的兒童,應使用成人常規(guī)劑量。靜脈用量按體重50mg/kg以上時,嬰兒以及12歲以下兒童滴注時間至少要30分鐘以上。新生兒的靜脈用量輸液時間應當超過60分鐘,以降低發(fā)生膽紅素腦病的潛在風險。
頭孢他啶:
(1)對于2個月以上的兒童,一般的劑量范圍是按體重每天30-100mg/kg,分二或三次給藥。對于免疫受抑制或患有纖維化囊腫的感染患兒或患有腦膜炎的兒童,可給予劑量高至按體重每天150mg/kg(最高劑量每天6g),分三次給藥。
(2)新生兒至二個月齡的嬰兒:臨床經驗有限,一般劑量為按體重每天25-60mg/kg,分二次給藥被證實是有效的。新生嬰兒的頭孢他啶血清半衰期是成人的三至四倍。
3.腎功能不全
頭孢曲松:腎功能不全者,如無肝功能損傷無需減量使用;嚴重腎衰竭患者(肌酐清除率<10mL/min),日劑量為2g。
4.肝功能不全
頭孢曲松:肝功能不全者,如腎功能正常,則無需減量使用;嚴重肝腎損害或肝硬化患者應調整劑量,且應定期檢查本藥的血藥濃度。
頭孢他啶:肝功能不全者一般無需調整劑量。
適應癥
頭孢曲松
適用于對本品敏感的致病菌引起呼吸道感染(尤其是肺炎)、耳鼻喉感染(如急性中耳炎)、泌尿系統(tǒng)感染、敗血癥、腦膜炎(如播散性萊姆病早、晚期)、骨和關節(jié)感染、皮膚軟組織感染、腹腔感染(腹膜炎、膽道及胃腸道感染)、生殖系統(tǒng)感染包括淋病、也可用于術前預防感染。
頭孢他啶
用于敏感革蘭陰性桿菌所致的敗血癥、下呼吸道感染、耳鼻喉感染、胃腸道、膽道和腹部感染、尿路感染、嚴重皮膚軟組織感染和骨及關節(jié)感染等。對于由多種耐藥革蘭陰性桿菌引起的免疫缺陷者感染、醫(yī)院內感染以及革蘭陰性桿菌或銅綠假單胞菌所致中樞神經系統(tǒng)感染尤為適用。
不良反應及相互作用
頭孢曲松
1.鈣-頭孢曲松沉淀:每日1g及以上劑量患者超聲掃描中曾觀察到膽囊中有鈣-頭孢曲松沉淀物。禁止曲松與含鈣藥物混合或同時使用,即使是在不同部位使用不同給藥方式,且在使用本藥48小時內不宜使用含鈣藥物。
2.常見不良反應:嗜酸粒細胞增多癥、白細胞減少癥、血小板減少癥、腹瀉、皮疹及肝酶增高等。
3.雖然頭孢曲松不含MTT基團,但其化學結構中含有甲硫三嗪側鏈,其在體內轉化過程中可能產生含有MTT結構相似產物,也可能會出現(xiàn)雙硫侖反應。尚未發(fā)現(xiàn)頭孢曲松給藥后發(fā)生雙硫侖副作用。
頭孢他啶
1.常見不良反應:嗜酸粒細胞增多癥、血小板增多、癥乳酸脫氫酶輕度升高、堿性磷酸酶輕度升高、腹瀉等。
2.雖然頭孢他啶不含MTT基團,但其化學結構中含有甲硫三嗪側鏈,其在體內轉化過程中可能產生含有MTT結構相似產物,也可能會出現(xiàn)雙硫侖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