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魚草(學(xué)名:Buddleja lindleyana Fortune)是玄參科、醉魚草屬。“醉魚草”一名出自《本草綱目》,稱其花和葉搗碎投入水中,魚兒食之皆浮于水面,好似醉酒一般,任由捕撈,故稱呼其為醉魚草。由于醉魚草五彩繽紛的色彩和香氣,極易引來蝴蝶、蜜蜂等小昆蟲,可以形成充滿生氣的生態(tài)花園。醉魚草的化學(xué)成分豐富而復(fù)雜,其中有一種叫做醉色草甙的成分,具有輕微的毒性,可使魚輕度中毒,呈現(xiàn)醉酒狀態(tài)。據(jù)《本草綱目》記載,醉魚草莖葉可入藥,味辛、苦,性溫,有毒,有祛風(fēng)解毒、驅(qū)蟲、化骨鯁的功效?;ê腿~含醉魚草甙、柳穿魚甙、刺槐素等多種黃酮類。全株可用作農(nóng)藥,專殺小麥吸漿蟲、螟蟲及滅孑孓等。花芳香而美麗,為公園常見優(yōu)良觀賞植物。
癢見消,毒魚草
醉魚草全株含醉魚草苷、醉魚草糖苷及多種黃酮類成分。
落葉灌木,高1~2.5米。樹皮茶褐色。小枝具四棱而稍有翅,棱的兩面有短白茸毛,老則脫落。葉對生,卵圓形至矩狀披針形,長3~8厘米,寬1.5~3厘米,紙質(zhì),先端尖,全緣或有小齒,基部渾圓至鈍形或楔形;幼嫩時葉面間有茸毛,下面密被綿毛,老時兩面均無毛;葉柄長2~4毫米??偁罨ㄐ蝽斏?,長18~40厘米;總苞1片,披針形,有茸毛;萼鐘狀,4或5淺裂:花冠紫色,有白色閃光的細(xì)鱗片,長1~1.2厘米,前端膨大,4裂,裂片卵圓形;雄蕊4,花絲短,貼生;雌蕊1,花柱線形,柱頭2裂,子房上位。蒴果,2瓣裂,橢圓形,長約5毫米。種子細(xì)小,略為紡錘狀?;ㄆ?~7月。果期10~11月。
醉魚草是一種落葉灌木,原產(chǎn)于中國安徽、湖南、湖北、江蘇、上海、四川和云南省,生長在海拔200-2700米的溪流和小路旁的巖石灌木叢中。這種灌木還在日本沖繩島和美國東南部各州歸化。喜光照,不耐水濕,喜歡生長于干燥、排水好的地方。植株萌發(fā)力強(qiáng),耐修剪,耐寒、耐旱、耐貧瘠及粗放管理。
醉魚草具有祛風(fēng)解毒的功效,用于痄腮、癰腫、瘰疬的治療,療效非常明顯;醉魚草還具有驅(qū)蟲的功效,可用于蛔蟲、鉤蟲的治療。醉魚草可以內(nèi)服,也可以外用。煎湯的時候用鮮品、干品均可,但鮮品質(zhì)量要略大于干品。外用時,可取適量鮮品搗汁外敷。
臨床應(yīng)用:用量10~30克,水煎服。鮮草量可酌情加大。臨床上可用于治療感冒、咳嗽、哮喘以及跌打損傷,外傷出血。還可治療鉤蟲病。
配伍藥方:
治痄腮:醉魚草15克,楓球7枚,薺菜9克。煮雞蛋食。(《湖南藥物志》)
治瘰疬:醉魚草全草30克。水煎服。(《湖南藥物志》)
治陰疽:鮮醉魚草葉。酒或醋搗爛,敷患處。(《福建中草藥》)
治風(fēng)寒牙痛:醉魚草鮮葉和食鹽少許,搗爛取汁漱口。(《福建中草藥》)
治流行性感冒:醉魚草五錢到一兩。水煎服。(《單方驗方調(diào)查資料選編》)
治鉤蟲病:醉魚草五錢(兒童酌減)。水煮二小時,取汁一百毫升,加白糖,于晚飯后與次晨飯前分服。服藥量可由五錢逐次增至五兩。個別服藥者有惡心、腹痛、腹瀉、頭昏乏力等癥狀。(《全展選編?傳染病》)
洽瘧疾:醉魚草、白英各一兩。水煎,于瘧疾發(fā)作前三至四小時內(nèi)服,連服二天。(《單方驗方調(diào)查資料選編》)
治跌打新傷:鮮醉魚草全草,五至八錢(干的三至五錢)。酌加紅酒、開水燉一小時,內(nèi)服。(《福建民間草藥》)
治外傷出血:醉魚草葉曬干研末,撒在傷口,并輕輕壓一下,有止血作用。(《福建民間草藥》)
本種花葉有毒,如服用過量會引起頭暈、嘔吐、呼吸困難、四肢麻木和震顫。
通過將醉魚草粉末浸泡在濃度為7090%的乙醇溶液中,并同時超聲提取2030min;超聲提取時,產(chǎn)生的大能量超聲波作用于醉魚草粉末,醉魚草粉末被撕裂成許多小空穴,這些小空穴瞬時閉合,發(fā)生空化現(xiàn)象;超聲空化使植物細(xì)胞壁及整個生物體的破裂在瞬間完成,縮短了破碎時間,同時超聲波產(chǎn)生的振動作用加強(qiáng)了胞內(nèi)物質(zhì)的釋放,擴(kuò)散和溶解,從而顯著提高提取效率;醉魚草中的有效成分從細(xì)胞中流出,并通過乙醇萃?。蝗缓笏玫幕旌辖M分再依次經(jīng)過減壓濃縮,乙烷萃取,乙酸乙酯萃取并最終再次減壓濃縮得到純度較高的醉魚草有效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