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R)-(+)-WIN 55,212-2 甲磺酸鹽(簡稱WIN 55,212-2)的化學式為C28H30N2O6S,外觀為灰白色固體粉末。它屬于大麻素類藥物。
(R)-(+)-WIN 55,212-2 甲磺酸鹽
應用
關于大麻素類藥物在腦內具體作用的解剖學位置,尤其是其在腦室周圍區(qū)域的作用,此前研究較少。因此,有研究旨在通過微注射技術,探索(R)-(+)-WIN 55,212-2 甲磺酸鹽在腦內特定區(qū)域的作用,以進一步闡明其鎮(zhèn)痛機制。
方法
使用微注射技術將注入大鼠腦內的特定區(qū)域,包括側腦室、內側隔區(qū)、側背側丘腦、下丘腦周圍區(qū)、下丘腦弓狀核、中腦導水管周圍灰質(PAG)的背側和腹側區(qū)域等。通過尾甩測試(tail-flick test)評估藥物的鎮(zhèn)痛效果。為了確定 WIN 55,212-2 在腦內的分布,研究者將 [3H](R)-(+)-WIN 55,212-2 甲磺酸鹽(帶有放射性標記的(R)-(+)-WIN 55,212-2 甲磺酸鹽)注入側腦室,并在鎮(zhèn)痛效果達到峰值時(約6分鐘)對大腦進行冷凍切片和放射自顯影。
結論
結果顯示,放射性標記的藥物主要集中在腦室周圍的區(qū)域,包括內側隔區(qū)、側背側丘腦、下丘腦周圍區(qū)、弓狀核、中腦導水管周圍灰質和背側縫核。在腦內的分布主要集中在腦室周圍的區(qū)域,尤其是在中腦導水管周圍灰質(PAG)和背側縫核(dorsal raphe nucleus)。這些區(qū)域含有高濃度的大麻素受體,表明它們可能是大麻素類藥物發(fā)揮鎮(zhèn)痛作用的關鍵區(qū)域。(R)-(+)-WIN 55,212-2 甲磺酸鹽在中腦導水管周圍灰質的背側(dorsolateral PAG)和背側縫核的微注射顯著延長了尾甩潛伏期,表明這些區(qū)域對大麻素類藥物的鎮(zhèn)痛作用有重要貢獻。相比之下,內側隔區(qū)、側背側丘腦、下丘腦周圍區(qū)和腹側導水管周圍灰質的微注射對尾甩潛伏期沒有顯著影響[1]。
藥理作用
(R)-(+)-WIN 55,212-2 甲磺酸鹽是大麻素類藥物,已知其具有顯著的鎮(zhèn)痛效果,其作用機制與阿片類藥物不同,主要通過激活腦內的大麻素受體來實現(xiàn)。它通過抑制脊髓和腦內痛覺傳導通路中的神經傳遞來發(fā)揮鎮(zhèn)痛作用[1]。
參考文獻
[1]D'Ambra; Estep; Bell; Eissenstat, et al[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 1992, vol. 35, # 1, p. 124 - 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