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狀一 |
黃色、橙黃色或褐色油膏狀或蠟狀物,呈玫瑰花香氣。溶于乙醇和大多數(shù)油脂,微溶于水。 |
性狀二 |
暗黃色或紅褐色濃稠液體,呈濃郁玫瑰花香氣。溶于乙醇和油脂,微溶于水。 |
性狀三 |
無色或黃色濃稠狀揮發(fā)性精油,具有玫瑰所特有的香氣和滋味。在25℃。時為粘稠液體,如進一步冷卻,逐步變?yōu)榘胪该鹘Y(jié)晶體,加溫后仍可液化。溶于乙醇和大多數(shù)非揮發(fā)性油中,極微溶于水。 |
所屬類別 |
食品添加劑: 食用香料(增香劑): 天然提取香料 |
用途與作用一 |
GB 2760—96規(guī)定為允許使用的食用香料。 |
用途與作用二 |
我國GB 2760一96規(guī)定為允許使用的食用香料。 |
用途與作用三 |
GB 2760—96規(guī)定為允許使用的食用香料。用以配制杏、桃、蘋果、桑葚、草莓和梅等型香精,主要用于甜酒、煙草(尤其是嚼煙)、糖果等。 |
合成工藝與制法一 |
由薔薇科中某些玫瑰(如德國玫瑰Rosa gallica、大馬士革玫瑰R.Damascena、白玫瑰R.Alba、百葉玫瑰R.Centifolia等)新鮮花朵經(jīng)水蒸氣蒸餾而得。得率0.03%~0.05%。組分以香茅醇、香葉醇和芳樟醇為主;亦有將花朵先在食鹽溶液中發(fā)酵,再經(jīng)蒸氣蒸餾,用活性炭吸附溶解在餾出液中的組分,最后用乙醚解吸而得。得率可達0.07%~O.10%。組分以苯乙醇為主,質(zhì)量較差。主要產(chǎn)于保加利亞、法國、埃及、土耳其、伊拉克和原蘇聯(lián)等國。 |
合成工藝與制法二 |
用玫瑰浸膏為原料,加10倍量的乙醇,在20℃下浸漬8~10h,濾去不溶解的原蠟(玫瑰蠟),將乙醇液冷卻至-18℃,并在-18℃下過濾以分出二次蠟,然后先用常壓,后在5306~6599Pa(39.8~49.5mmHg)下(溫度不超過50℃)真空蒸去乙醇而得。 |
合成工藝與制法三 |
由薔薇科灌木玫瑰(Rosa damascerla等)的鮮花用1:2的石油醚經(jīng)冷法浸提,過濾后的油水 |
參考質(zhì)量標準一 |
保加利亞標準凈油含量(同“03215,墨紅花浸膏”) | ≥60% | 凝固點 | 41~46.5℃ | 皂化值(OT-40) | 31~56 | 酸值(OT-4) | 30~50 |
|
參考質(zhì)量標準二 |
指標名稱 | FCC,1996 | 保加利亞標準BⅡC 653—71 | 旋光度 | -1°~-4° | -2.2°~-4.6°重金屬(以Pb計, GT-16-5計)試驗 | 陰性 | -折射率(nD30) | 1.457~1.463 | - | (n25) | - | 1.4530~1.4640 | 溶解度試驗 | 陰性 | - | 相對密度(d1530) | 0.848~0.863 | 0.848~0.861 | 凝固點 | - | 16.5~23.5℃ | 酸值(OT-4) | - | 0.92~3.75 | 酯值(OT20) | - | 7.3~17.1 | 乙酰值(OT-1) | - | 202.6~244.8 | 游離醇含量(按香葉醇計) | - | 62.9%~75.5% | 結(jié)合醇(按香葉醇計) | - | 2.0%~4.7% | 游離醇和結(jié)合醇(按香葉醇計) | - | 64.9%~78.2% | 玫瑰蠟 | - | 15~23 |
|
參考質(zhì)量標準三 |
前蘇聯(lián)FOCT 10143—74相對密度(d20) | 0.950~0.992 | 折射率(nD25) | 1.4920~I.5156 | 酸值(OT-4) | 10~20 | 酯值(OT-20) | 25~40 | 含醇量(以香葉醇計,OT-5) | ≥50% | 乙醇含量(GT-26) | ≤8% | 萜烯醇含量 | ≥1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