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及概述[1]
核酸內切酶是水解酶類中許多酶的共有名稱(EC3.1.21~31)。但各有其專一性,它們催化水解多核苷酸(例如脫氧核糖核酸酶,脫氧核糖核酸內切酶,核糖核酸內切酶等)。該酶類對于DNA和RNA的代謝和修復十分重要。
DNaseI,即DeoxyribonucleaseI,中文名稱為脫氧核糖核酸酶I,是一種可以消化單鏈或雙鏈DNA產生單脫氧核苷酸或單鏈或雙鏈的寡脫氧核苷酸的核酸內切酶。DNaseI水解單鏈或雙鏈DNA后的產物,5'端為磷酸基團,3'端為羥基。DNaseI活性依賴于鈣離子,并能被鎂離子或二價錳離子激活。鎂離子存在條件下,DNaseI可隨機剪切雙鏈DNA的任意位點;二價錳離子存在條件下,DNaseI可在同一位點剪切DNA雙鏈,形成平末端,或1-2個核苷酸突出的粘末端。
DNaseI核酸內切酶不含RNase(RNasefree),可以用于各種RNA樣品的處理。提供了用于DNaseI失活所需的EDTA。DNaseI核酸內切酶可用于制備不含DNA的RNA樣品;RT-PCR反應前RNA樣品中去除基因組DNA等可能的DNA污染;體外T7,T3,SP6等RNAPolymerases催化的RNA轉錄后去除DNA模板;DNaseIfootprinting研究DNA-蛋白質相互作用;缺口平移(nicktranslatioin);產生DNA隨機片段文庫;細胞凋亡TUNEL檢測中部分剪切基因組DNA作為陽性對照。
使用注意事項[1]
1)通常加熱方法即可失活DNaseI。如需要去除殘留的變性蛋白,可在37°C消化完畢后使用酚氯仿抽提并沉淀RNA樣品(不進行加熱操作)。
2)10×RDStopBuffer中含有螯合劑用于去除二價陽離子,進行加熱失活前,必須加入5μl10×RDStopBuffer并混合均勻,再進行熱失活,否則會導致RNA降解。
3)處理完畢的RNA樣品進行一步反轉錄反應時,添加量需要<20%(如20μl的反轉錄體系中加入量要<4μl)。
主要參考資料
[1]診斷學大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