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素是一種B族維生素,是一種天然存在于某些食物中的基本營養(yǎng)素,可作為膳食補充劑。生物素也被稱為維生素H,D-生物素,輔酶R或W因子。
用途
這種水溶性維生素是五種羧化酶(丙酰輔酶a羧化酶、丙酮酸羧化酶、甲基巴豆酰輔酶a羧化酶[MCC]、乙酰輔酶a羧化酶1和乙酰輔酶a羧化酶2)的輔因子,它們催化脂肪酸、葡萄糖和氨基酸代謝的關鍵步驟。
生物素在組蛋白修飾、基因調控(通過改變轉錄因子的活性)和細胞信號傳導中也起著關鍵作用。
生物素可以幫助你把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轉變?yōu)槿梭w所需的能量,協(xié)助氨基酸發(fā)揮作用,對頭發(fā)、皮膚和指甲的健康起著重要作用。
食品中的大多數(shù)生物素與蛋白質結合,盡管一些膳食生物素是游離形式。胃腸蛋白酶和肽酶將攝入的生物素的蛋白質結合形式分解為生物素和生物素寡肽,它們在腸腔中通過生物素酶進一步加工以釋放游離生物素。游離生物素隨后在小腸中被吸收,大部分生物素被儲存在肝臟。
生物素水平的可靠指標較為有限,在健康成年人中,生物素在血清中的濃度為133–329 pmol/L,在尿液中的濃度為18–127 nmol/24h,尿中生物素排泄量異常低是生物素缺乏的一個指標,MCC活性降低導致的3-羥基異戊酸(高于3.3mmol/mol肌酐)或3-羥基異戊基肉堿(高于0.06mmol/mol肌酐)排泄量異常高也是生物素缺乏的一個指標。生物素狀態(tài)最可靠的個體標記(缺乏和充足)是白細胞中的生物素化MCC和丙酰輔酶A羧化酶。
口服大劑量生物素可增加生物素及其代謝物的血清濃度,然而,生物素及其分解代謝產(chǎn)物的血清濃度不是臨界性生物素缺乏癥的良好指標,因為它們在臨界性生物素缺乏癥患者中的降低程度不足以通過現(xiàn)有試驗檢測到這些變化。
生物素的食物來源
許多食物含有一定量的生物素,含有最多生物素的食物包括肉食(動物器官)、蛋、魚、種子、堅果和某些蔬菜(如紅薯、菠菜、花椰菜)。食物中的生物素含量可能會有所不同,例如,植物種類和季節(jié)會影響谷物的生物素含量,某些加工技術(如罐頭)會降低食品中的生物素含量。
膳食抗生物素是生蛋清中的一種糖蛋白,與膳食生物素緊密結合,以阻止生物素在胃腸道的吸收。烹飪則會使抗生物素變性,使其無法干擾生物素的吸收,因此雞蛋需煮熟后食用更具營養(yǎng)價值,避免生物素的缺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