苧麻科植物束序苧麻的全株為野苧麻,它的全株都可以用于藥用,全年均可采收,鮮用或曬干。分布于廣西、貴州、云南等地。具有清熱除濕,祛風(fēng)止癢,活血調(diào)經(jīng)之功效。用于腸癰,腹痛,泄瀉,經(jīng)閉,痞塊,風(fēng)濕痹痛,濕疹,皮膚瘙癢。灌木,高1-3m。小枝疏或密被短伏毛;芽卵形或狹卵形,長2-5mm,鱗片三角狀卵形。葉對(duì)生,葉柄長2-10mm;葉片狹卵形或橢圓形,長5-15cm,寬2-8cm,先端短漸尖或急尖,基部淺心形或圓形,邊緣具小牙齒,兩面疏被短伏毛;基出脈3條。束序苧麻為多年生灌木,繁殖能力較弱,被人為破壞的程度較大,該物種已瀕臨滅絕的地步。
八楞馬、大接骨、大糯葉
束序苧麻的乙醇提取物中分離到具有抗腫瘤活性的化合物束序苧麻素A(3,6,7-三甲氧基-11,12,13,14,14a,15-六氫-9H-菲[9,10-6])并喹喏里西定).以及束序苧麻素B(3,7-二甲氧基-6-羥基-11,12,13,14,14a,15-六氫-9H-菲[9,10.-b]并喹喏里西定)。
束序苧麻,灌木或小喬木,高達(dá)3米,小枝被伏毛。葉對(duì)生,窄卵形、橢圓形或窄橢圓形,長5-15厘米,先短漸尖,基部淺心形或圓,密生小牙齒,兩面疏被伏毛,葉柄長0.2-1厘米,托葉窄三角形或鉆形,長6-8毫米。穗狀花序單生于近枝頂葉腋,2-4簇生葉腋,長4-6厘米,不分枝;團(tuán)傘花序徑1.5-2.5毫米,密集,靠接;苞片長2.5-3.5毫米;雄花花被片4,橢圓形,長1.8-2毫米,合生至中部;雄蕊4,長2.5毫米。瘦果卵球形,長0.8毫米;
生于海拔1000m左右的山地陽坡灌叢中或疏林中。分布于廣西、貴州、云南等地。
作用:
淡;性平。
用于清熱除濕;祛風(fēng)止癢;活血調(diào)經(jīng)。主腹痛;泄瀉;風(fēng)濕痹痛;濕疹;皮膚瘙癢;經(jīng)閉;痞塊。
相關(guān)配伍
治蕁麻疹:老母豬掛面,五除葉,松毛尖各適量。煎水洗。(《云南思茅中草藥選》)
全年均可采收,鮮用或曬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