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連(Coptis chinensis Franch.),毛茛科黃連屬多年生草本。葉具長柄,葉薄革質(zhì),卵狀五角形,基部心形,全裂片具柄,中裂片菱狀卵形,羽狀深裂,小齒具細刺尖;苞片窄長,羽狀分裂;萼片黃綠色,披針形,花瓣線狀披針形;果為長橢圓形;2—3月開花,4—7月結(jié)果。中藥黃連為毛茛科植物黃連、三角葉黃連或云連的干燥根莖??啵?。歸心、肝、胃、大腸經(jīng)。黃連大苦大寒,清泄而燥,藥力頗強,主入心,胃經(jīng),兼入肝與大腸經(jīng),作用偏于心及中焦,善清心胃之火,除中焦?jié)駸?,為治濕熱火郁之要藥?/div>
味連、川連、雞爪連
黃連含小檗堿7~9%、黃連堿,甲基黃連堿、掌葉防已堿、非洲防己堿等生物堿,尚含黃柏酮、黃柏內(nèi)酯。
多年生草本,高15~25厘米。根莖黃色,常分枝,密生須根。葉基生,葉柄長6~16厘米,無毛;葉片稍帶革質(zhì),卵狀三角形,寬達10厘米,3全裂;中央裂片稍呈菱形,墓部急遽下延成長1~1.8厘米的細柄,裂片再作羽狀深裂,深裂片4~5對,近長圓形,先端急尖,彼此相距2~6毫米,邊緣具針刺狀鋸齒;兩側(cè)裂片斜卵形,比中央效片短,不等2深裂或罕2全裂,裂片常再作羽狀深裂;上面沿脈被短柔毛,下面無毛?;ㄇo1~2,與葉等長或更長;二歧或多歧聚傘花序,生花3~8朵;苞片披針形,3~5羽狀深裂;萼片5,黃綠色,長橢圓狀卵形至披針形,長9~12.5毫米,寬2~3毫米;花瓣線形或線狀拉針形,長5~6.5毫米,先端尖,中央有蜜槽;雄蕊多數(shù),外輪雄蕊比花瓣略短或近等長,花藥廣橢圓形,黃色;心皮8~12。蓇葖6~12,具柄,長6~7毫米。種子7~8,長橢圓形,長約2毫米,褐色?;ㄆ?~4月。果期3~6月。
黃連喜冷涼、濕潤、蔭蔽,忌高溫、干旱;一般分布在高山區(qū),需要溫度低、空氣濕度大的自然環(huán)境;不能經(jīng)受強烈的陽光,喜弱光,因此需要遮蔭。黃連根淺,適宜表土疏松肥沃,有豐富的腐殖質(zhì),常生活在高山寒濕的林蔭下。分布于中國四川、貴州、湖南、湖北、陜西南部。主要采用種子繁殖,也可分株繁殖。
性味與歸經(jīng):苦,寒。歸心、脾、胃、肝、膽、大腸經(jīng)。
功能: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用于濕熱痞滿,嘔吐吞酸,瀉痢,黃疽,高熱神昏,心火亢盛,心煩不寐,心悸不寧,血熱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癰腫疔瘡;外治濕疹,濕瘡,耳道流膿。
抗?jié)儯河拈T螺桿菌感染是胃潰瘍、慢性胃炎的重要原因,而黃連對幽門螺桿菌就有較強的抑制作用,能有效保護胃不受細菌的侵害,而黃連對吲哚辛所致大鼠胃潰瘍等有明顯的抑制作用,所以在治療胃病時,使用黃連會有不錯的效果。
消炎鎮(zhèn)痛:在受傷之后感覺到疼痛,都可以使用黃連來進行治療,黃連具有消炎鎮(zhèn)痛的作用。生活中若是不舒服或者生病的時候都會用到黃連來治療。用黃連素治療燙傷燒傷,不論是沸水、沸油燙傷,還是柏油、煤油燒傷,它的治愈率都是非常高的。
濕熱腹瀉:黃連以及黃連素對于對抗大腸桿菌引起的腹瀉,有較好的緩解作用,黃連素可以對抗霍亂毒素引起的腹瀉,并且可以減輕小腸絨毛的水腫、分泌亢進等炎癥反應。此外黃連素對非感染性腹瀉也有對抗作用,所以在拉肚子的時候,吃些黃連就可以起到治腹瀉的用處。
抵抗感染性疾?。狐S連以及復方臨床常用于治療痢疾、急性腸胃炎、慢性腹瀉、呼吸道感染、白喉、百日咳、結(jié)核性腦膜炎、萎縮性鼻炎、流行性結(jié)膜炎、化膿性中耳炎、口瘡、牙周炎、痔瘡、嬰兒濕疹等各種感染性疾病,也用于治療萎縮性胃炎、胃以及十二指腸潰瘍、慢性膽囊炎和急性腎盂腎炎等。
治療濕疹:黃連制成軟膏外敷可以治療皮膚濕疹、濕瘡。取黃連汁涂抹在患處,可以治療耳道流膿。把黃連汁煎熱,可以治療眼睛紅腫。在這些方面,黃連的藥用價值體現(xiàn)得非常高。
本草害利:虛寒為病大忌。凡病患血少氣虛、脾胃薄弱;血不足以致驚悸不眠,兼煩熱躁渴;及產(chǎn)后不臥、血虛發(fā)熱、泄瀉腹痛;小兒痘瘡、陽虛作泄、行漿后泄瀉;老人脾胃虛寒作瀉、虛人天明飧泄,病名腎泄;真陰不足,內(nèi)熱煩躁諸癥,法咸忌之。犯之使人危殆。久服黃連、苦參,反熱從火化也,蓋炎上作苦,味苦必燥,燥則熱矣,且苦寒沉陰,肅殺伐傷生和之氣也。惡菊花、元參、僵蠶、白蘚皮。畏款冬、牛膝。忌豬肉,令人泄瀉。黃芩、龍骨為使,勝烏頭,解巴豆毒。
炮制方法:
黃連:取原藥材,除去雜質(zhì),搶水洗凈,潤透,切薄片,晾干?;蛴脮r搗碎。
酒黃連:取黃連片,用黃酒拌勻,悶潤至酒被吸盡。置處藥鍋內(nèi)。用文火加執(zhí)。炒千,取出放涼。黃連片每100Kg,用黃酒12.5kg。
姜黃連:取黃連片,用姜汁拌勻,悶潤至姜汁被吸盡。置炒藥鍋內(nèi)。用文火加執(zhí)。炒干,取出放涼。每10Okg黃連片,用生姜12.5kg 搗汁或干姜4kg煎汁。
萸黃連:取凈吳萸,加水適量,煎煮半小時,去渣取汁拌入黃連片中。悶潤至吳萸汁被吸盡,置炒藥鍋內(nèi),用文火加熱,炒干,取出放涼。黃連片每100kg,用吳茱萸10kg。